潛藏的危機 – 冰敷、熱敷袋

冷熱敷袋其內容物凝膠物質成分的鑑定和風險評估相當具有挑戰性。過去澳洲便曾有一例嚴重的口服中毒病例報導。為深入研究,來自德國的團隊分析了該國毒藥防治中心1995年1月至2015年6月資料庫收取的個案,使用搜索條件包含 “冷敷袋”、 “熱/冷敷包”和一些相關的產品名稱,但排除同時誤食超過一種物質的案件。

結果顯示,共有787例口服冰、熱敷袋內含物的個案(占總個案數的0.17%),其中781例為單一物質攝入(99%),後續仍有在追蹤的比例約為30%(n = 235)。多數個案是意外發生(共777例,占99.5%);3人是自殺,1人不明。絕大多數的誤食者是嬰幼兒(占73%),但是相較於老年人,多數兒童的攝入量較少。其中,約93.5%(n = 781)的患者初期並無症狀,6.1%有輕微的不適,2例出現中度不適。在持續追蹤一段時間後,多數的個案並無症狀(86.4%), 13%出現輕微不適,2例有中度不適,並沒有出現重症的案例。症狀的表現主要是以胃腸道不舒服(79%)和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表現為主(72%)。過去曾經有一案例發生呼吸困難的症狀,但是推測跟口服到凝膠物質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另一個案例則有產生酸中毒的情況;在追蹤之後,有99.1%的個案完全康復。造成酸中毒的個案是一名老年癡呆症患者,他攝入了一整包成分未明的冰敷袋內含物, 6-8小時後便發生酸中毒的情況,在就診後,醫師給予輸液治療,血清生化檢驗並沒有檢測到乙二醇,尿液中也沒有結晶體,患者最後完全康復。根據研究記錄,116種不同的冰熱敷袋,有產品名稱的占了28%,其中取了36%進行化驗來確定產品中的成分,皆不含具有毒性的乙二醇。

此研究並未發現有嚴重的中毒個案,然而,如果產品內含有乙二醇或硝酸銨等成分,便可能讓口服個案暴露於風險之中。澳大利亞便有一個案在攝入熱/冷凝膠後,產生嚴重的腎功能衰竭。目前市面上,往往會出現標籤不明的冷熱敷袋產品,雖然大多數誤服用的患者並沒有明顯不適,但仍有發生酸中毒的可能。雖然此研究並沒有在敷袋中檢測到有毒的物質,但仍無法排除凝膠攝入與症狀表現之間的相關性,標明詳細的產品成分,將有助於風險個案的評估。                                                                                                                 YH Cheng

摘自:

Jutta Trompelt et al. Hot-cold packs: trifle or threat?. Clinical Toxicology. 2016.

圖片:. https://goo.gl/C1nNaf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