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有關奈米複合材料的加工,是否對數以千計的加工者產生健康上的影響目前所知甚少,且其相關研究也極其稀少。
方法:
對處理奈米複合材料達18 ± 10年的20位實驗人員(42 ± 11歲)、和21位對照人員(43 ± 12歲)進行上班前和下班後的檢測。以呼氣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 分析其中脂質、核酸、蛋白質所衍生的氧化壓力生物標記和發炎指標。同時也監測奈米微粒作業過程中,包含:熔煉、焊接、奈米複合材料加工,氣膠的暴露量。
結果:
質量濃度介於0.120 ~ 1.840 mg/m3,粒子數濃度中位數介於4.8 x 104 ~ 5.4 x 105 粒子/cm3。奈米微粒占了總粒子數的40 ~ 95%,並且以鐵和錳為大宗。相較於對照組,上班前實驗組就可以觀察到大部分氧化壓力標記和數種發炎指標顯著的提升。合成奈米複合材料的工作,與絕大部分呼氣冷凝液中的生物標記間,有著顯著的關聯性,而慢性支氣管炎在實驗組也比較常見;下班後的肺功能指標可發現有細微但顯著的下降。
結論:
奈米複合材料的合成工人,隨著時間推移,可能處在發生呼吸道疾病的風險。這些的初步變化,可能無法用常規肺量計偵測而得,氧化壓力和發炎指標的分析似乎更敏感。此研究也與先前對暴露於奈米二氧化鈦和奈米鐵氧化合物的工人的研究,進行了相關的比較,從呼氣冷凝液所分析的標記之中,以下標記最為實用,也建議未來作於預防檢驗:核酸中的8-羥基-2-去氧鳥糞嘌呤(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和5-羥基甲基尿嘧啶(5-hydroxymethyl uracil, 5-OHMeU)、蛋白質中的o-酪胺酸(o-tyrosine, o-Tyr)和3-硝基酪胺酸(3-nitrotyrosine, 3-NOTyr)、脂質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含6~13個碳原子的醛類(aldehydes C6-C13)。在所有發炎指標中,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和白三烯(Leukotriene, LT)B146似乎最有幫助的兩種指標。
摘自:Daniela Pelclovaa et al. Respiratory impairment in workers exposed to nanoparticles? Clinical Toxicology. 2019.
文:TJ Chiu
圖:https/images.app.goo.gl/cvV3eKzA2kgZSjtx7.jpg